欢迎访问药房网

肿瘤医院留置针留置时长的相关探讨

频道:肿瘤医院日期:浏览:98

在肿瘤医院的治疗过程中,留置针的使用极为普遍,它为患者提供了相对便捷的静脉输液通道,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,关于肿瘤医院留置针究竟多久该拔,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关键问题,合理的留置时间不仅关乎患者的治疗体验,更与静脉炎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,深入探讨肿瘤医院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时长,对于优化肿瘤患者的治疗流程、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

影响肿瘤医院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

(一)患者自身因素

  1. 病情严重程度
    • 肿瘤患者病情差异较大,对于一些病情较重、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,可能需要频繁进行静脉输液、输血、输注高渗药物等治疗,晚期癌症患者可能需要持续进行化疗药物输注,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,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保留留置针。
    • 而病情相对较轻、治疗方案相对简单的患者,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可能较短。
  2. 血管条件
    • 患者的血管粗细、弹性等情况各不相同,血管条件好的患者,留置针在血管内的固定性较好,不易出现移位、渗漏等问题,留置时间可以适当延长。
    • 相反,血管细、弹性差或者存在血管畸形的患者,留置针更容易出现并发症,需要缩短留置时间,有些老年肿瘤患者血管硬化,弹性不佳,留置针可能只能保留 2 - 3 天。
  3. 凝血功能
    • 肿瘤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,如白血病患者,其凝血因子缺乏,容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或形成血栓,凝血功能差的患者,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增加局部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。
    • 而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,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留置针的使用时间相对更有弹性。

    (二)治疗相关因素

    1. 药物性质
      • 输注++性强的药物,如化疗药物、某些抗生素等,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,增加静脉炎的发生几率,这类药物输注时,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通常较短,顺铂等化疗药物,一般建议在输注结束后尽快拔除留置针,可能仅保留 1 - 2 天。
      • 而输注++性较小的药物,如普通的营养支持药物,留置时间可以适当延长。
    2. 输液速度
      • 输液速度较快时,对血管的冲击力较大,容易引起血管损伤,特别是对于肿瘤患者,可能由于身体虚弱,血管耐受性相对较差,快速输液时,留置针可能需要更早拔除,输液速度超过正常范围较多时,留置针保留 3 - 4 天就可能需要更换。
      • 输液速度正常的情况下,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可以适当延长。

      (三)护理因素

      1. 穿刺技术
        • 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,熟练的护士能够准确穿刺,减少对血管的损伤,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可能相对较长。
        • 若穿刺不当,如反复穿刺同一血管、穿破血管等,会增加局部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,需要缩短留置时间。
      2. 护理质量
        • 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,如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、更换敷料,观察有无红肿、渗液等情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。
        • 护理质量差,敷料更换不及时、对患者的观察不细致等,会导致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,留置针可能只能保留较短时间,敷料超过规定时间未更换,留置针可能在 3 天左右就需要拔除。

        肿瘤医院留置针不同情况的一般留置时间

        (一)普通治疗性输液

        1. 对于一般的抗生素、营养支持等药物输液,在患者血管条件较好、输液速度正常、护理得当的情况下,留置针可以保留 5 - 7 天。
        2. 但如果患者血管条件较差,或者输液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、红肿等轻微不适,为了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进一步发展,可能需要在 3 - 4 天更换留置针。

        (二)化疗药物输注

        1. 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++性较强,蒽环类化疗药物,一般在输注化疗药物结束后 24 - 48 小时内就应拔除留置针。
        2. 以顺铂为例,由于其对血管的损伤较大,通常在输注顺铂后 1 - 2 天就需要更换留置针,以减少局部血管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风险。

        (三)特殊情况

        1. 如果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并发症,如局部红肿、疼痛加剧、渗液、血栓形成等,无论留置时间长短,都应立即拔除留置针,并进行相应的处理。
        2. 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患者,为了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,可能会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等方式替代留置针,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会相应缩短,一般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1 - 2 周后,如果后续有更合适的静脉通路选择,就会考虑更换。

        判断留置针是否需要拔除的观察要点

        (一)局部情况

        1. 穿刺部位有无红肿

          穿刺部位出现红肿是静脉炎的早期表现,如果红肿范围较小,程度较轻,可以通过加强护理,如局部热敷等措施观察其变化,但如果红肿逐渐加重,范围扩大,就提示可能需要拔除留置针,红肿范围超过穿刺点周围 2 - 3 厘米,且伴有疼痛加剧,就应考虑拔除。

        2. 有无渗液

          穿刺部位有渗液可能是由于留置针固定不牢、血管损伤等原因导致,少量渗液可以通过更换敷料进行处理,但如果渗液较多,持续不缓解,说明局部情况不佳,需要拔除留置针,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。

        3. 有无疼痛

          穿刺部位轻微疼痛可能是正常的,但若疼痛明显加重,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,如肢体活动时疼痛加剧,或者伴有压痛,这可能提示血管存在问题,需要考虑拔除留置针。

        (二)全身情况

        1. 有无发热

         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,且排除其他感染因素后,要考虑留置针相关感染的可能,如果发热与留置针使用时间相关,体温持续升高,如超过 38℃,可能需要拔除留置针,并进行血培养等检查,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。

        2. 有无不适感觉

          患者自觉穿刺侧肢体沉重、胀痛等不适,可能是静脉回流受阻或血栓形成的表现,这种情况下,需要及时评估,必要时拔除留置针,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。

        延长肿瘤医院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措施

        (一)穿刺部位护理

        1.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
          • 选择相对粗直、弹性好、血流丰富、无静脉瓣的血管,一般首选上肢静脉,如贵要静脉、肘正中静脉等,避免在关节部位、硬化血管、有疤痕或炎症的血管处穿刺。
          •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,可以采用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血管的原则,合理安排穿刺顺序,以保护血管。
        2. 妥善固定留置针
          • 采用正确的固定方法,确保留置针固定牢固,防止其移位、脱出,一般使用专用的留置针贴膜进行固定,贴膜要覆盖穿刺点及周围皮肤,避免贴膜与皮肤之间有空隙,防止细菌侵入。
          • 要注意保持穿刺肢体的自然伸展,避免过度弯曲或受压,影响血液循环。
        3. 定期更换敷料
          • 按照规定时间定期更换留置针敷料,一般透明敷料每周更换 1 - 2 次,纱布敷料每 2 天更换 1 次。
          • 更换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,防止局部感染,更换敷料前,先清洁穿刺部位皮肤,然后再更换新的敷料。

          (二)输液管理

          1.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
            • 根据药物的性质、作用等合理安排输液顺序,++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注,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,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++。
            • 对于连续输注多种药物的患者,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,避免发生不良反应。
          2. 控制输液速度
            • 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输液速度,避免过快或过慢,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药物,如化疗药物,要根据药物说明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。
            • 可以使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来精确控制输液速度,确保输液安全。

            (三)患者教育

            1. 告知注意事项
              •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留置针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,如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,避免沾水;不要随意活动穿刺肢体,防止留置针移位;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疼痛、红肿等异常情况,及时告知护士。
              • 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、口头讲解等方式进行教育,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。
            2. 鼓励适当活动
            3. 在保证留置针安全的前提下,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穿刺肢体,如握拳、屈伸关节等,以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,但要注意活动力度适中,避免过度牵拉留置针。

              肿瘤医院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一个综合多方面因素的问题,它受到患者自身病情、血管条件、凝血功能,治疗相关的药物性质、输液速度,以及护理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在实际临床工作中,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全身情况,权衡利弊,合理确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,既要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,又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医疗安全水平,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,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、安全、有效的医疗服务。💉👩‍⚕️👨‍⚕️